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从“留下来”到“活起来”

——看兵团如何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3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王玉康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马雪娇 纪晓贞

游客在石河子戈壁印象文化和旅游园内聆听讲解员介绍石河子八一棉纺织厂建设发展史(资料图片)。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秀 摄

5月24日,游客在十师一八六团戍边文化馆参观。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正虎 摄

航拍马桥故城(摄于5月9日)。坐落在六师一○六团的马桥故城是兵团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该团大力开发马桥故城,打造特色马桥文化小镇,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光彩。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华北 摄

夏日,位于八师石河子市的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内,游人如织,讲解员向游客介绍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至关重要。兵团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建筑广泛分布在各师市、团场,截至目前,兵团有历史文化街区2个、公布挂牌历史建筑234处。

如何扛稳历史文化保护责任,让这些城乡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近年来,兵团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持续推进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让历史文化资源“留下来”“活起来”,一个个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市民、游客学习、休闲的热门去处。

科学保护 留住历史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是城乡文脉赓续的历史缩影、发展写照。让沉睡的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保护是第一步。

近年来,兵团陆续印发《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通知》《兵团历史建筑普查、认定、保护与利用技术指南(试行)》,围绕资源普查、规划管控、保护管理等方面工作制定措施,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水平。

各师市迅速行动,相关部门组织专业技术团队从建筑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影响力多维度出发,对辖区历史建筑等进行普查调研,建立全面完整的信息档案。

近年来,八师石河子市以历史脉络为主线进行全面梳理、调研,完成重点建筑的测绘、等级评定,同时更新城市整体规划方案设计,凸显了石河子市军垦文化名城底蕴。

一师阿拉尔市对具有“屯、垦、戍”三类特色功能的兵团军垦历史建筑进行发掘认定和保护利用,留下一批有故事的历史建筑。目前,一师阿拉尔市已挂牌公布历史建筑15处,包括老一桥、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三五九旅屯垦戍边纪念碑和部分团镇历史建筑。

在保护中发展,发展更具底蕴;在发展中保护,保护更有活力。

“这里是当时团场工作人员办公的地方,这里是宿舍,这里是卫生室,许多人故地重游,想起在这里奋斗过的青春岁月,满满的回忆总是会涌上心头……”在六师奇台农场,城镇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卓介绍起历史建筑来如数家珍。

今年3月以来,为扎实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六师五家渠市开启对历史建筑的“体检”行动。

“历史建筑是传承、保存一座城市文化脉络的重要印记,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部分历史建筑因为年代久远,导致建筑风貌缺失、功能弱化,亟待保护和更新。今年初,我们着手对历史建筑开展全面检查。”六师五家渠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原跃军说。

一栋老建筑,穿越时光,联通古今,承载时光与历史的馈赠。最大程度保留和还原原有风貌是对老建筑最大的保护。原汁原味的保护、原模原样的恢复、有根有据的修复、有脉有络的创新,才能守护好宝贵的文化遗产。

传承利用 讲好故事

夏日的九师一六一团绿意正浓。在巴尔鲁克山下,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热闹起来。一批批党员干部来这里上党课、一个个学生团队在这里开启充实的研学之旅。

“我们带着孩子一起来到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走一走、看一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是一次非常好的经历。”6月1日,家住塔城市的马荣带着儿子来到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近年来,九师白杨市在城乡建设中注重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通过系统梳理历史文化脉络,普查、筛选、认定、公布、挂牌,确定了一六一团二连五谷花坊、一六四团一连粮库等25处历史建筑,启动了一批对具有“屯”“垦”“戍”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项目。

九师白杨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胡春玲说:“对历史建筑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这两年我们一边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一边开展一系列教育研学活动,推出具有师市特色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硬支撑’。”

近日,记者走访兵团一个个挂牌的历史建筑时,深刻感受到各师市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活化利用,一座座老建筑诉说着兵团故事。

在七师胡杨河市,一二六团戈壁母亲文化创意园成了当地年轻人争相打卡的“潮”地标。参与文化创意园设计的七师胡杨河市文联主席耿新豫说:“为了将人们的珍贵记忆留存下来,师市在开发老厂区中注重融入文化创意元素,对工业遗址进行保护、开发与利用,原先的废弃厂房如今已成为全新的艺术馆和活动中心。”

感受一砖一石、一房一瓦、一街一巷留下的光阴故事。在城市更新行动中,兵团深入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一大批历史文化资源得到发掘、认定和保护。

“今年,兵团还将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团、名村、名连历史文化街区申报评选,鼓励具备条件的城市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历史建筑的使用价值。”兵团住建局城镇建设管理处副处长孙斌说。

守正创新 焕发活力

今年,兵团公布了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名单,共有两个街区入选,分别是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历史文化街区和石河子八一棉纺织厂历史文化街区。

怎样对万众瞩目的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也成为现代旅游的新宠,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怎么让它们焕发出新活力?

6月4日一大早,位于石河子八一棉纺织厂厂区内的石河子戈壁印象文化和旅游园迎来了众多游客,大家换上六五式军装唱红歌、跳红舞、参观老厂房,沉浸式体验老一辈军垦人屯垦戍边、艰苦创业的燃情岁月。

“看着缝纫机、算盘这些老物件,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绪拽回到了几十年前,这次来这里不虚此行。”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游客郭凯说起自己的感受。

石河子戈壁印象文化和旅游园依托八一棉纺厂保留的厂房、机器及珍贵的照片资料等,深度挖掘兵团工业发展历程,打造全景式、沉浸式体验游。

在这里,每一个转角,都可能藏着一个故事,每一个建筑,都可能有着一段传说。这样的空间体验,使得游客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

“今年‘五一’假期,我们每日接待游客1200人左右。”新疆戈壁印象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新龙介绍道。

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和改造、活化与再生,不仅激活并推动了整条街的更新,让来访的客人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更给这个街区带来新的发展活力和经济效益。

石河子八一棉纺织厂于1958年8月17日破土动工,1960年正式建成投产,是兵团第一座现代化棉纺织厂,从这里纺出了新疆第一缕纱、织造出了新疆第一块布,在新疆和兵团工业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八一棉纺织厂历史文化街区内分布着主厂房、职工食堂、销售楼等12处历史建筑和4条历史街巷,符合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的核心保护区面积约为20.79公顷。

这里宛如石河子市的珍贵宝藏,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遗产,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这里不仅是石河子市文化传承与展现的重要载体,也是旅游的重要空间节点,为城市注入了独特的魅力与活力。

石河子八棉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文立说:“我们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以历史文化街区为起点,发展工业旅游,传承兵团文化,彰显兵团精神。”

网站地图